首页

踩踏调教论坛

时间:2025-05-23 05:24:49 作者:2024年人均快递支出近千元,你花了多少? 浏览量:23248

  据中国气象局消息,3月24日、25日和26日三天可能出现地磁活动。其中3月25日会发生中等以上地磁暴甚至大地磁暴,预计地磁活动将持续到26日。

  相关消息一经发布,关于“地磁暴”的话题多次登上各种社交平台热搜。

  一些网友还表示,大地磁暴给自己身体带来了或多或少的影响:

  那地磁暴到底是什么?真的会给我们身体带来各种各样的影响吗?其实在去年12月1日左右也爆发过一次地磁暴,一些天文爱好者还在北京观测到了极光。。。。。。今天就一起来聊聊!

去年12月1日网友拍摄到的北京极光。图片来源于微博

  呼唤洪荒的太阳风: 极光与地磁暴的产生

  极光是什么

  要想知道地磁暴是什么?首先要来讲讲大多数人熟知的极光是怎么发生的。

  极光是一类发光的空间天气现象。大量来自太阳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也称作太阳风)在进入地球磁场后,多数被磁力线集中偏转到磁极周边并下落,当它们与高层大气(100 千米或以上)的粒子碰撞后,大气粒子获得能量而被激发或被电,当这些粒子回复到初始基态或复合为中性粒子时,部分释放的能量会以可见光形式发出。

  由于当前磁极也均位于地理上的南北两极附近,因而这类发光现象集中在高纬度地区(尤其是环绕磁极的“磁纬度”较高地区,这里也被称作极光带),极光也因此得名。

太阳高能粒子流(太阳风)对地球周边区域/地磁场相互作用的示意图

  为什么极光会有不同的颜色?

  极光的缤纷颜色与不同的大气粒子和发光过程有关,也处在不同的高度。

  如最常见的绿色极光,是氧原子被激发到激发态后,较短时间(1秒内到数秒)回复到基态时发出的光,通常在100~200千米高;而红色极光同样是激发态氧原子回复后的发光,但这一过程需要较长时间(数十秒到百余秒),期间一旦与其他粒子碰撞将损失这部分能量而无法发光,因而红色极光最主要在粒子密度更低、高度更高的层面相对常见(约200~350千米)。

  通常而言,由于高空能发光粒子较为稀薄,红色极光的强度相较绿色极光偏弱,但由于极光带在我国以北数百千米甚至更远,我国北方能看到的极光高度角都较低,加之地球表面的弧度、地形等遮挡,因而对于我国北方等中纬度地区,反而高度较高、强度相对较弱的红色极光更容易被看到。

  此外,蓝色为氮原子激发/电离后发出的光,但氮原子更难被激发电离,它出现的频率也不如红/绿色极光高。

极光高度和颜色的关系,以及我国在内的中纬度地区可视范围示意图。图片来源:中国国家地理

  地磁暴是什么

  而这来自太阳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主要起源自太阳大气最外层——日冕层。日冕层温度极高的同时物质极其稀薄,此时物质以带电的等离子体形式存在。通常情况下,这些带电粒子被封闭的太阳磁场所束缚,难以成规模地逃离,但有两类情况下,它们会顺利喷薄而出:

  一是日冕存在较稳定(持续数日)的特定结构,如冕洞这类温度较低、磁场线较为开放的结构,带电粒子流会在这里成功逃脱太阳磁场束缚,形成冕洞高速流;

  而比其更为剧烈的,则是强烈太阳活动(包括但不限于耀斑爆发)引发的异常磁场扰动,导致磁力线出现局部开放,此时这些“磁场缺口”处更容易出现带电粒子流的快速喷薄而出,并形成日冕物质抛射(CME)事件——后者往往会引发更显著的磁暴。

  去年12月地磁暴期间太阳的远紫外线波段影像图。图中右下部分的暗色区域正是温度较低、磁力线较为开放的冕洞,它对高能带电粒子流的产生和最近的地磁暴与极光活动有一定贡献。图片来源:美国航天局(NASA)下属太阳动力学天文台(SDO)

  当CME对应的高能粒子流进入地球磁场范围后,会使地磁场压缩变形,并将大量带电粒子注入磁层区域,引发磁层环电流急剧变化;而由于变化的电流会产生变化的磁场,这一部分带电粒子流会给地磁场额外附加一部分感应磁场,这额外附加的部分就被称作地磁扰动,其中较强者会称作地磁暴。

  所以地磁暴和极光是这些太阳高能粒子流影响的两面,可以通过监测地磁暴事件的强度预报极光的强度。

  通常而言,越正对地球、速度越快的 CME,会产生越强烈的地磁暴;而 CME 也具有不同形态,通常以 CME 两端夹角衡量,完全成环(360°)者被称作晕状 CME —这类通常是正对地球、速度极快的 CME 事件,往往会引发强地磁暴事件。

  电·磁·光的交织: 地磁暴对生活的影响

  地磁暴除了直接反映地磁场的剧烈扰动,也代表着高能粒子流冲击地球高层大气。

  在这类大地磁暴活动时,磁极附近的高纬度区域地面会因为磁场的快速变化进一步激发感应电流,并对当地电网等产生一定干扰,此外高纬度区域地磁导航、卫星导航和低频无线电波导航等方式等也会受到明显干扰。

  由于高能带电粒子流增强,部分带电粒子会深入极地平流层而让这一层面电离辐射增强,对经过极地区域的航班飞行也稍有影响。

  而根据研究数据汇总来看,单次极地航班飞行时遭遇的剂量为2.5~4μSv/h(上限在太阳活动高峰时达到),虽然这是天然本底辐射(约 0.2μSv/h)的12~20 倍,但如果只是作为普通乘客的每年数次飞行,即使时间较长、在太阳活动高峰期间飞行,也远低于安全电离辐射剂量阈值(建议普通公众为每年1000μSv,而职业工作者为每年20000μSv),不会造成明显影响,但对于常年工作在极地航线的机组乘务人员,部分研究认为总辐射剂量可能接近安全阈值,也需要更多研究确认。

  在大气层之外,高能粒子流和地磁扰动同样对空间站、卫星的电气元件工作、飞行姿态等产生影响,在轨航天员需要注意。甚至对于部分低轨道航天器而言,由于运行区域大气密度稍大,地磁暴期间可能出现大气密度进一步升高而阻力增大,影响航天器轨道变动甚至提前坠落,这些都是需要防范。

  而以本次大地磁暴级别的事件,对于包括我国在内的中纬度地区日常生活,如电子器件、通讯、飞行航班等,都不会造成任何明显影响。

  对于更多普通人而言,目前并无充分证据表明地磁暴对身体状况存在影响。较强地磁暴对普通人最直观的体验,则是在高纬度区域(准确而言,是磁极周边的磁纬度较高区域)更可能看到绚烂极光,且随着高能粒子流向赤道方向扩张,不少中纬度地区,包括我国北部也能看到极光。只是前文已经提及,我国北方的极光视角较低且较为暗淡,必须在足够空旷、能避开城镇灯等光污染区域,如果纬度不够高,在城镇里是很难见到。

点击进入专题: 关注大地磁暴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一个月内,超20名“内鬼”被查!

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评估协调机制推送的支持对象,对正常开发建设、抵押物充足、资产负债合理、还款来源有保障的项目,建立授信绿色通道,优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积极满足合理融资需求;对开发建设暂时遇到困难但资金基本能够平衡的项目,不盲目抽贷、断贷、压贷,通过存量贷款展期、调整还款安排、新增贷款等方式予以支持。同时,加强贷款资金封闭管理。

韩国华城电池厂火灾调查结果公布

她表示,《中国城市遗产保护:南南合作框架下的优秀实践与经验》报告的发布,有助于将中国城市在遗产教育和保护创新实践方面所积累的宝贵经验向世界推广。

尺素金声丨这个“全球第一”很提气,新质生产力发展有底气

就产品存续情况而言,中基协的统计显示,截至2024年7月底,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管产品规模合计12.84万亿元(不含社保基金、企业年金),较上月底增加1117.28亿元,增长0.88%。

荣耀归来!“干饭哥”盛李豪回家了

6月21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发布消息,自然资源部原党组成员,中国地质调查局原党组书记、局长钟自然被开除党籍,涉嫌受贿、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犯罪问题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

天冷降温,如何正确御寒?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该注意什么?专家提示

据了解,2024大足石刻国际旅游文化节将持续至5月9日。其间还将举办第四届“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大足石刻华服周”、第845届宝顶架香庙会、龙水湖马拉松等活动,届时游客在欣赏大足美景的同时,也能深入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民俗文化。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